风干物燥,深秋正式来临。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如果不注意,当温度和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继而发生感冒咳嗽。专家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预防疾病侵袭。
防治“秋燥”
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治肺燥,益气则可以温养肺气。因此,多吃水果蔬菜,以及补充水分,如多喝温水,淡茶、果汁、牛奶等,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就可以达到防治肺燥的目的。
防止胃病多发
秋季是胃病多发于复发的季节。中医认为,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起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或者使原来的胃病加重。除了注意饮食外,有慢性胃炎的人更要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以防腹部着凉。
颈部保暖 防颈椎病
秋季是颈椎病的高发期。夏秋季节更替,人们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天气变化,导致颈部受凉,引起血管痉挛、肌肉僵硬,长时间如此,颈椎的不适就会显现出来。建议老人在天气比较凉时,注意颈部保暖,经常做颈部保健操。
初秋谨防急性鼻炎
进入深秋以后,忽冷忽热的天气造成鼻腔不适应,鼻腔内组织生理性充血,时间太长或过重,会造成病理性鼻炎。多数急性鼻炎都是由感冒引起,因此有病史的人在秋季要预防感冒;平时多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预防干燥性鼻炎,或减轻发病症状。
贴秋膘需预防肥胖
进入深秋以后,气候会由湿变燥,脾的润化功能得到改善,人们食欲大增,体重也会增加。但要防止体重过度增加而导致肥胖。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每餐吃七成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