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生殖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管道十分发达,精子的发生、排放、成熟、射出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管道。睾丸是由上千条曲细精管组成的,总长度可达200-300米,而附睾是睾丸管道系统的延续。附睾,顾名思义是附着在睾丸之上,具体讲它是附着在睾丸的后外侧,看上去就像趴在枣子上的一条肉乎乎的虫子。
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家人为地将附睾分成头、体、尾三部分。由睾丸网发出十几条曲折的输出小管,盘绕在一起组成了附睾的头部。在这一区段里,小管逐步汇合,最后形成一根构成附睾体部和尾部的又细又长、高度盘绕卷曲的管子,也就是附睾管。如果我们把它拉直量一下,你恐怕会吓一跳,仅几厘米长的附睾,其管道竟会有4-6米长。附睾管直径为0.4-0.5毫米,开始部分较细,渐渐变粗,尾部可达0.5毫米。附睾尾端与输精管的起始部分相接。
从组织结构上看,附睾管上皮是由两种细胞组成:一种叫基细胞,其顶部离附睾管腔有一定距离,在附睾各部分,其形态没有差别,一般认为是贮备细胞;另一种叫主细胞,是维持附睾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在各区段的主细胞形态结构差别很大,这也反映出各区段的生理功能的差异。除上皮细胞外,附睾的管壁组织结构也有规律性的变化,附睾管起始段平滑肌有自发地节律性收缩,而尾部平滑肌就没有这种特点,仅在射精一瞬间出现强烈的节律收缩。那么,附睾管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长呢?原来,附睾管不仅有输出包含精子的少量液体的作用,而且还是精子贮藏、成熟的场所。具体说,附睾具有以下主要生理功能。
<上一页1234下一页>◆一、吸收功能◆
睾丸的支持细胞每天能产生大量睾网液,如一只公羊每天约能分泌40毫升睾网液,而从附睾排出的只不过几百微升,也就是说睾丸分泌液有99%被附睾上皮重新吸收回体内。动物实验表明,结扎输精管时睾丸不会肿胀,但若结扎睾丸输出小管,睾丸第二天就会肿胀,这就充分证实了附睾存在着强有力的吸收功能,可是重新吸收的意义尚不清楚。
◆二、分泌营养物质,促使精子成熟◆
附睾分泌功能很强,能分泌甘油磷酸胆碱、肉毒碱、糖蛋白及多种酶,这些物质与精子的代谢、成熟和正常生理功能有关。精子在附睾管内决不是单纯地停留、路过,而是在漫长的旅途中,不断吸收附睾管壁分泌的营养物质,如肉毒碱等,继续发育直到成熟状态。附睾中肉毒碱的浓度可为血液中的500倍。动物实验表明,如果去除附睾管,把输精管直接与睾丸输出小管吻合,经输精管排出的精子不具备受精能力。如果把输精管与附睾始端的1厘米左右处吻合,则排出的精子具有活力和受精能力。这就说明附睾管头部对精子成熟来说是绝对必要的。附睾管分泌的甘油磷酸胆碱与维持附睾尾部的高渗微环境有关,同时也可作为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的能源,因女性生殖道内有一种酶,可将甘油磷酸胆碱分解成乳酸和果糖。
◆三、贮存精子◆
精子进入附睾后,一般要逗留大约19-25天,精子到达附睾尾,如未能及时排出,则先贮存于尾部。由于附睾管腔内的特殊环境,其液体性质偏酸,渗透压非常高,氧含量低、二氧化碳含量高,使精子处于静息状态,以便贮积能量。精子在附睾尾部可存活28天或更久。
<上一页1234下一页>◆四、分泌功能◆
附睾液中雄激素含量很高,除来自血循环和睾丸分泌的睾网液体,最近的研究发现,附睾上皮本身也能分泌少量雄激素。
◆五、免疫屏障作用◆
附睾本身有一种屏障作用,它可以防止精子进入附睾上皮内,以免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输精管结扎后,这种屏障有可能遭到破坏,于是精子表面的特殊大分子物质(抗原)与机体内的免疫系统相接触,就会发生输精管结扎术后的副反应精子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简单地说,就是体内产生一种物质(免疫球蛋白或叫抗体),能起到抑制精子活动或杀死精子的作用。
◆六、收缩功能◆
睾丸输出小管和附睾管的自发性有节律的收缩,可把精子运向输精管,当然其中也包括睾网液流速和附睾管腔压力的作用。频繁射精时,会使附睾管壁肌肉处于疲劳状态,从而使收缩功能受到影响,导致精子减少。
<上一页1234下一页>◆七、降解和吸收未射出的精子◆
附睾中具有吞噬细胞,可以使未射出的精子逐步解体和吸收。
总之,目前对精子在附睾内运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变化的细节和确切意义尚不完全了解。但人们已认识到部分不育症患者的精子活力很差或为死精子,可能与附睾的功能障碍有关。科学家们期待着早日揭开精子成熟之谜,以便找到干扰精子成熟过程的方法。附睾头部是当前公认的最理想的抗精子成熟药物的作用部位,因药物作用于这里起效快,停药后恢复生育力也快,更重要的是副作用小,不影响睾丸功能,因而对男性正常生理活动的干扰也就会很小。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