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如何预防疾病,秋季预防疾病的方法,秋天防病要注意什么,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我国气候专家通过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的观测分析,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以此进一步佐证春捂秋冻的科学性。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日趋下降。只要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也是常理。而人体之所以受寒,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也很有关系。
气候观测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外温差则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捂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冷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春捂,则容易受寒致病,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进入室内后,则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上一页12下一页>古人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悟和操作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穿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可能地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穿衣感受,真要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宜多穿衣,八月宜少穿衣。不过,凡事都应该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进行衣食起居(深秋和初冬本没什么明确界线),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而对年老体弱者,或是一些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一点。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