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常用酒作为辅料炮制中药,可以增强中药的药性。有些酒剂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相对喝一些,但是一般情况下在服中药过程中是不适宜喝酒的。
酒作为一种溶媒在中药炮制制剂中常用。在中药炮制中常用酒作为辅料,中药的提取也常用酒为溶媒,醇提,中药剂型中有酒剂、酊剂,方剂中也有一些包含酒的配伍。汉代张仲景,用瓜蒌、薤白合白酒,名“瓜蒌薤白白酒汤”治疗胸部满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咳唾、短气之胸痹证。相当于现代的冠心病心绞痛,而所用的白酒则是现在的米酒。在“复脉汤”中,张仲景也用了大量的米酒。
方中的米酒都是取其辛温之性,通阳复脉,从而使气血流通,血脉通利。后来的酒剂(以酒为溶媒浸泡药材,或加温同煮供内服或外用)多用于体虚补养、风湿痹痛或跌打损伤等,如十全大补酒、风湿药酒等,用酒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气血的运行,活血通脉。现代人们保健中也经常用酒浸泡不同配方的中药材饮用。
<上一页12下一页>酒现在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丰富人民的生活,适量饮酒能舒经活络、增进饮食、帮助消化,从而有益健康,但长期过量饮酒,则对脑神经、心血管、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不良影响,中医也认为,酒过量助长湿热。
一般而言,服用中药期间不宜饮酒,除了酒剂治病。用酒剂治病,应当根据病人的年龄、体质及平时的酒量来决定适当的用量,老年人与妇女儿童当少量为宜,且酒剂用酒以低度为宜。即使酒量大者,也不要多喝,更不要喝醉。对于那些素有出血病史或内有湿热或阴虚火旺者,更不宜用酒剂治疗,也不宜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饮酒,因为酒助湿生热,化火动血。对于治疗用酒,或用酒服丸散药,一般用米酒为宜,且从小量开始,以防醉酒。部分中药经酒浸泡后药效增加,在用量方面也要注意适当减量服用。
<上一页12下一页>